拾级考试网带你了解江西高考语文试卷 ,希望本文能帮到你。
江西高考语文难不难

2023江西高考语文试题难度适中。
今年的基础知识部分,得分非常容易,考的都是一些常规的语文知识,而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,也没用出现超纲的题目,江西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来说不难,试题在材料选取、设答方式、作答要求等方面,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。
江西省:
江西省,简称“赣”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,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,又因省内母亲河为赣江而得简称,省会为南昌市。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,长江中下游南岸,东邻浙江省、福建省,南连广东省,西挨湖南省,北毗长江共接湖北省、安徽省。
为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海峡西岸的中心腹地。全省总面积16.69万平方千米。截至2023年,江西省辖11个地级市、27个市辖区、12个县级市、61个县,合计100个县级区划。2022年末,江西省常住人口4527.98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0.58万人。
江西省自古为“干越之地”“吴头楚尾、粤户闽庭”,乃“形胜之区”,素有“文章节义之邦,白鹤鱼米之国”之美称。
江西部分地区属海峡西岸经济区,境内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—鄱阳湖,也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,有“世界钨都”“稀土王国”“中国铜都”“有色金属之乡”的美誉。
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,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,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,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。
江西省是人文渊薮之地,文章节义之邦,孕育了红色文化、山水文化、陶瓷文化、书院文化、戏曲文化、农耕文化、商业文化、中医药文化等特色文化和临川文化、庐陵文化、豫章文化、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。
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属于什么修辞手法
一般而言,“拟人”作为一种修辞手法,其辨别程度应该不难,可是,在09年的江西高考语文试卷中,一道辨别是否“拟人”句的试题,似乎把这问题变得有些复杂化了,很值得探讨一番。这道题出自这套高考试卷中的第8题,全题如下:8、根据本文信息,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“拟人”的一项是:A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B.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C.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D.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标准答案为C,也就是说,.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一句的修辞手法不是“拟人”。我以为,这答案很值得商榷。题干中提到的“本文信息”中的“文本”指的是试卷的第二大题(客观题)的阅读文本,节选自朱光潜的《谈美》。其中涉及到的关于“拟人”手法的“本文信息”是:“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,物固然可以变成人,人也可以变成物,物变成人通常叫做‘拟人’……人变成物通常叫做‘托物’”。这种说法与较权威的高校文科《现代汉语》教材上的说法基本一致:“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;或把人当作物写,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,这种辞格叫做比拟。”接下来对“拟人”的具体定义是:“把物当作人写,赋予‘物’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。”而“拟物”的定义是:“把‘人’当作‘物’写,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,或把甲物当乙物写。”(见黄伯荣、廖序东主编的高校文科《现代汉语》教材下册509、510页)两种解释基本一致,其中关于“拟人”的内容都强调了两个特点:一、人的联想的作用,二、物变成人。不过《现代汉语》教材上强调得更具体,加上了“赋予‘物’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”这样的话。根据这些定义,我们再来分析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的辞格。首先从原句的直接意义的联系看,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一句,主语是“双兔”,而后面的“安能辨我是雄雌”中的“我”的意义所指,很明显应该是指“双兔”。所以,这句诗表达的是“双兔”的一种自矜夸耀的心态的形象显现,而这种心态很明显是“赋予”了“兔子”“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”后才能具有的,从这个意义来说,怎么会不是“拟人“句呢?当然,试卷出题人认为这句诗不属于“拟人”手法,也许根据的是所谓”文本信息“,也即认为这是属于朱光潜所提到的“托物”或者《现代汉语》教材上的“拟物”手法了,属于“人变成物”或者“把‘人’当作‘物’来写”一类;也就是说,诗人在这里是把木兰当成“兔子”来写的。所以,这里应该属于“托物”、“拟物”而不是“拟人”。但是,什么叫“托物”“拟物”,我们不妨就以《现代汉语》上举的一个例子来说吧:“他们(指胡宗南军队)占了三天,不是夹着尾巴跑了?”在这个“拟人”句中,就是把胡宗南的军队写成了“夹着尾巴”的狗,胡宗南的军队就具有了“狗”的“情态或动作”,这就是“拟物”。而回过头来看“双兔”句,这两句诗到底有没有类似例句的“拟物”意义呢?也即是否把木兰写成了兔子呢?或木兰变成了兔子吗?木兰是否像兔子一样在地上跳走并因此具有了“兔子”的“情态或动作”吗?很明显,没有这些意义。我们在前面已分析过,在这里,偏偏是“兔子”具有人的“言行或思想感情”。当然,在这里,木兰与兔子有一种密切的关系,但这种关系应该是一种“比喻”的关系,不过其中本体喻体的意义却绝不是简单的木兰与“兔子”的类比关系,而是更为复杂些。它的真正意义是:想要区别木兰的男女性别,就像区别两只同时贴地跳走的兔子的雄雌一样,这绝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所以,这个比喻修辞的本体,是木兰的性别,而非木兰本人;因而,硬要把这个修辞视为“拟物”的话,首先就犯了指“鹿”为“马”的错误,错把木兰性别当成了木兰本人,这是典型的逻辑概念的混乱。所以,如果要把这个句子视为 “托物”“拟物”句的话;那么,它的意义转换就应该是,木兰像雄雌兔子一样在地上跳着走,所以,人们无法辨清她到底是男是女。但这种意义转换明显是违迕或曲解了原意的,愿意根本没有木兰像兔子一般跳走的意味(正如前引例句中的胡宗南的军队像“夹着尾巴”的狗逃走一样),因而,所谓“托物”“拟物”的解释不能成立。
满意请
江西高考是自主命题还是全国卷
江西高考是全国卷不是自主命题,2023年江西高考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文科综合(政治、历史、地理)或理科综合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均使用全国卷。目前全国各省高考试卷使用情况如下,供大家参考,如有变动,以最新消息为准。
一、全国各省高考试卷使用情况
全国各省高考试卷使用情况(截至2023年)
使用试卷
使用省份
备注
新高考全国Ⅰ卷
江苏、河北、福建、山东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浙江
高考方案为“3+1+2”模式,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;物理、历史、化学、生物、思想政治、地理由所在省自主命题。
新高考全国Ⅱ卷
辽宁、海南、重庆
全国甲卷
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西藏、广西
仍然使用文理综模式
全国乙卷
山西、内蒙古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、吉林、黑龙江
北京卷
北京市
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
天津卷
天津市
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
上海卷
上海市
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
二、江西高考科目及各科分值
单报本科的考试总分为750分,考试科目为:文史类(含兼报艺术、体育类)考生考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含听力30分)、文科(政治、历史、地理)综合;理工类(含兼报艺术、体育类)考生考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含听力30分)、理科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综合。
单报高职(专科)的考试总分为650分,考试科目为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含听力30分)、技术(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)。
各科目分值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每科卷面满分为150分,文科、理科综合卷面满分为300分,技术科目卷面满分为200分。
本科兼报高职(专科)的考试科目为:文史类(含兼报艺术、体育类)考生考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含听力30分)、文科(政治、历史、地理)综合、技术(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);理工类(含兼报艺术、体育类)考生考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含听力30分)、理科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综合、技术(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