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,拾级考试网将给大家介绍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真题的相关信息。希望可以帮你解决一些烦恼。

我打算备考2014年江苏省考,我准备考C类,是不是不需要复习申论?其他的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练习有用吗

我打算备考2014年江苏省考,我准备考C类,是不是不需要复习申论?其他的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练习有用吗

2014年江苏省考公共基础知识备考:(c类)真题.pdf  

链接:  

pwd=538g 提取码: 538g

2014年江苏省考公共基础知识备考:(c类)真题百度网盘 

2013年江苏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(案例分析B类部分)

案例分析题(1.5*10=15分)

(一)S公司于2007年3月份从药监部门领取到医疗器械许可证,有效期为5年(2007年3月15日-2012年3月14日),随后从工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。2012年3月14日S公司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提出延续申请,但药监部门一直未作出准予延续许可的决定。2012年8月,药监部门根据群众举报,对S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,发现该公司确实涉嫌违法经营医疗器械,于是对这些违法经营的医疗器械予以登记保存,并当场对该公司作出了责令停止经营和罚款10000元的书面出发决定。公司对药监部门的行为不服,欲寻求法律救济。

46、关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届满后的效力,正确的说法是

A、该许可证失效

B、该许可证继续有效

C、该许可证的效力待定

D、该许可证视为有效

47、药监部门对S公司进行检查并对医疗器械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时,合法的做法是

A、派一名执法人员前往进行检查并采取登记保存措施

B、执法人员对检查和询问情况制作笔录

C、未获得药监部门负责人的批准即采取登记保存器械的措施

D、说明理由但未告知S公司依法享有的权利

48、对S公司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,药监部门依法应作出的处理是

A、撤销许可

B、作出准予延续许可的决定

C、吊销许可证

D、注销许可

49、药监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在程序上明显违法,理由是

A、处罚决定的作出适用了简易程序

B、处罚决定作出前未向S公司说明理由

C、处罚决定作出后未告知S公司享有的权利

D、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听取S公司的陈述和申辩

50、在本案中,不属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

A、药监部门对于是否准予延续许可一直不表态的行为

B、对医疗器械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决定

C、药监部门对S公司的生存经营活动进行检查的行为

D、药监部门责令S公司停止经营并罚款10000元的处罚决定

(二)村民王某和施某两家相邻。2012年3月,施某在两家之间都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空地上砌了一堵墙。谁知,这堵墙竟成了两家关系恶化的导火索。围绕砌墙的合法性,砌墙后王家的采光、通风、排水等问题,两家互不相让。5月4日,王某、施某又起纷争,施某先动手打了王某,继而双方互殴,王某右踝骨折,施某左上臂挫伤。后经鉴定,王某被打成轻伤。王某要求施某赔偿其因轻伤所受损失,并要求公安机关对施某处以治安处罚。

51、因施某砌墙影响王家采光、通风、排水等

A、物业关系 B、合同关系 C、环境关系 D、相邻关系

52、施某砌墙依法应当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同意。这里的“单位”或“个人”不包括

A、王某 B乡人民政府 C、村委会 D、县人民政府

53、施某将王某打成轻伤,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

A、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

B、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

C、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

D、行政责任、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

54、王某与施某的斗殴行为在侵权形态上属于

A、单方侵权 B、共同侵权 C、相互侵权 D、特殊侵权

55、如果公安机关未对王某进行处罚,施某对此不服,向法院起诉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
A、法院不应受理,因为施某先动手打人

B、如果法院受理,王某可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

C、如果法院受理,王某应作为被告参加诉讼

D、法院不应受理,因公安机关不处罚王某并不损害施某权益

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?

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《申论》真题解析

1.【解答思路】

本题要求分类归纳资料中所反映出来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不同“作为”并作简要说明,可以看出这是一道归纳概括题。考生只需将材料中的事例概括出即可。但是这里有两个难点:一是给定资料中反映政府作为的事例很多,需要考生一一加以概括;二是题目要求分类归纳,因此考生需要先考虑好如何分类,且需详细、有条理。另外,题目要求字数不超过250字,考生在作答时语言尽量做到简明扼要。

【参考答案】

积极作为:R、G、Q市政府关注民生,通过帮扶、征求民意、加大投入等手段解决群众难题。

不作为:A村政府对修建桥梁等民生大事不闻不问;对弱势群体关注度低,贫困人口、老年人及残障人士设施建设和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;卫生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,对违规虚假广告行为处置轻,执法上避重就轻;对流浪者和孤儿态度冷漠;环保部门对污染问题推卸责任,治理成果低下。

乱作为:向寺庙“借孤儿”救助孤儿;为扶贫而强捐、强征。

假作为:政府部分活动出现“作秀”行为,引发群众不信任。

少作为: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少,“三公消费”数额多。

2. 【解题思路】

阅读题目,确定作答任务是分析市民们形成这种看法的深层次原因,应将材料中影响市民对于政府活动看法的因素找出,对其进行整理,形成答案。

“给定资料8”中提到市民将环保局“当一天环卫工人”活动贴上了“作秀”的标签,这是群众不信任领导干部、反感政府活动的表现,我们就是要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。

“给定资料1”中李区长提到“正是平时这一个个小问题没有解决好,才造成了民忧民怨民困”。“给定资料2~7”都是政府工作不作为的表现,修桥不见政府的影子、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薄弱、对违纪行为执法避重就轻等等,没能解决群众的问题,加深了干群矛盾;而在“给定资料7”中,政府部门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作耐心解释,处理方式简单粗暴,执法过程不公开,这些也都加深了群众的反感。

而针对问题里提到的“当一天环卫工人”活动参与人员是机关干部和团支书,影响范围较小、对广大市民不具备实际意义。但是需要注意到材料中提到该活动“解决了环卫工人吃饭、喝水难等问题”,这是该活动的积极意义。

【参考答案】

市民形成这种看法的深层次原因有:

第一,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不作为、假作为的情况过多。干群矛盾加深,群众对领导干部不信任。

第二,政府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,政务信息不透明。政府决策不能反映群众意志,群众对政府活动自然会反感。

第三,活动本身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不具备实际意义。之前无疾而终的事例太多,活动效果还有待时间验证。

但政府“作秀”行为并非毫无意义。一是活动中也有工作人员在积极做实事;二是如果活动更针对社会热点、难点问题,用事实说话,切合实际,言出必行,那么真实的数字和实实在在的效果终将平复质疑。